今日獨家
  羊城晚報記者 嚴麗梅
  12月2日,在廣州市天河區財政局,一場持續了6個小時的“2015年度天河區財政支出項目績效預算現場評審會”,著實讓不少與會的政府部門代表緊張了一把,因為,這次由第三方專家現場評審出來的初步結果是:納入此次現場評審的24個項目,有三分之一的項目被專家組“砍掉”,建議不予安排和暫緩安排財政資金。
  對於評審結果,天河區財政局表示,待項目單位補充材料後,再由專家進行覆審,財政局將根據專家最終評審意見,綜合考慮本區財力和項目情況,對各評審項目的2015年預算做出安排。
  24個項目接受專家“拷問”
  臨近年底,各政府部門都在緊鑼密鼓地編製2015年度部門預算,希望能從財政“大蛋糕”中多分一杯羹。
  項目該不該上?該花多少錢?錢又該怎麼花?花了錢之後能取得什麼效果……如何確保財政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長期以來,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財政部門。
  為解決這些問題,天河區財政局在績效預算管理中試點引入第三方專家評審機制,請專家幫助財政部門解決與部門單位在博弈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找出部門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幫助部門單位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和項目管理水平。
  據天河區財政局介紹,今年是該區實施績效預算評審的第二年,此項試點工作的範圍進一步擴大,今年該區共有18個一級預算單位的24個項目被拿出來接受專家評審,涉及預算申報資金共24870.59萬元。
  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這也是目前廣州市在編製年度預算前、由第三方組織實施、覆蓋區政府部門單位最多的一次績效預算現場評審會。
  當天,記者在評審現場看到,這24個項目被分成四組,每個項目由項目分管負責人、經辦人員、財務等人員組成答辯組,分別接受來自省內長期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12位一線專家的“拷問”。
  “項目實施方案太簡單,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控性”、“預算不夠細化,資金安排依據不足”、“績效目標不明確,沒有提出個性化的量化指標”……專家們的“挑刺”多集中在這些具體問題上。根據評審規則,專家會重點從項目的立項、實施、管理、資金使用、預期績效、財政支持方向和方式以及項目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評審。
  績效入法把關政府預算編製
  在評審現場,記者看到,天河區人大財經工委、天河區審計局、天河區黨代表、天河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組成15人的小組,在現場監督指導。
  組織此次評審的第三方機構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預算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公共財政預算收支中要“講求績效”,要求在預算編製、執行、監督的全過程中更加關註財政資金的產出和結果。因此,在政府部門編製年度預算之時、在財政資金支出之前,借助第三方績效預算評審來把關,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大趨勢,也有利於政府財政支出行為的進一步規範、透明和高效。
  相比去年,今年該區的績效預算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有一直跟蹤該區績效預算評審試點的專家向記者介紹:“通過績效預算管理,現在政府部門基本明白預算的實質是先‘預事’再‘預錢’,而不是先把錢拿到手再想事情該怎麼辦。預算編製也更加科學,一些部門單位根據項目實施方案和預期實現的績效目標,對預算進行了細化,並與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了對比。”
  該區財政資金使用問責機制也已建立,引入人大、監察、審計和輿論等監督機構,將事後績效評價和事前績效預算進行對比,強化預算單位的用錢責任,以進一步提高政府“錢袋子”的使用效果。
  製圖/王軍
  嚴麗梅  (原標題:1/3項目被專家評審“砍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43liia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